嘉兴术叶贸易有限公司
地址 嘉兴市秀洲新区浙联金座1幢912室
电话0573-83591998 159 6835 0026
开户行 工行嘉兴高新支行
账号 1204064009888170666
税号 91330411344054678F
分散染料染色注意事项
(1)溶解度与染色的关系
分散染料是―种疏散性强和水溶性很小的非离子型染料,染料在水中的溶解程度,会影响纤维内部的浓度平衡,在这一点上,对于染色的匀染度和染料的吸尽作用很重要的。分散染料在水中的分散状态由于时间、温度及匀染中其他物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一种重要的现象就是结晶。染料制造工厂虽然设法使大小均匀,但实际上很困难。在溶解时,小颗料的染料优先得到溶解,而大分子的染料却吸附从过饱和溶液中结晶出来的染料上,结果是晶体逐渐增加,对某些染料可能起到凝聚,造成色斑或染色不匀的现象。提高染料溶解度最简捷的方法就是增加温度,但各种染料溶解的差异较大,分散剂与染料溶解度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一般阴离子的表面活性剂可以提高溶解度好几倍,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分散染料的溶解度提高很多,但是它们对温度很敏感,提高的程度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分散染料在水中的溶解度不能过大,否则不易染差涤纶,所以在染浴中添加助剂以增加染料的溶解度,可以起到缓染甚至剥色作用。
(2)纤维的纤度与染料的关系
近年来.由于开发产品的需要和科技的进步,涤纶的纤度已小到0.3dteX以下,即所谓的超细纤维。这种纤维的直径很小,它的表面比普通涤纶纤维要大数倍甚至数十倍,这样就会造成一些现象,吸附分散染料量大,往往比常规纤维高数倍,由于纤维的无定形区增多,以致始染速度很快,容易造成染色不匀,然后由于热迁移等作用,不仅出现处理牢度下降0.5-1级,而且耐晒牢度也要下降1-2级,为改善应用性能,各染料厂十分注重后期的物理加工,尤其是以染料颗粒的细度和匀度最为重要,因为染料颗粒细度加细和匀度提高不仅有助染液稳定,而且增大表面积,加快染色反应,提高染料的利用率。
(3)染料和染料的选择与配伍
染料和助剂的选择和配伍是染色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中分为染料与染料之间的配伍、染料与助剂之间的配伍两个方面。染料之间的选择应尽可能选择它们的上染升温固色曲线相似的规律,一般在染料型号中可以选择。从E型、SE型.S型等不同型号的染料染色性能都不同,尽可能在E型与E型、E型与S型、S型与SE型、S型与S型来选择,避免不同型号的染料在升温固色曲线时间上染率不一致而造成伤害。特别是分散染料与还原染料、分散染料与活性染料一浴法.更需要注意这两类染料之间的相溶性才能配伍。
(4)温度与染料的关系
分散染料染涤纶通常采用高温高压染色法,一般在13O℃蒸汽压力接近1.96×105Pa即2KG压力左右,始染温度应为60℃左右,以后逐渐升温,如果起染温度过高,或升温过快.对某些染料会引起凝聚,造成它色斑或染色不匀现象,在的60-70℃时,染料对涤纶几乎不上染而是粘色,温度升到90℃时,染料的上染逐渐增加,升到110℃以上,染料的上染速度迅速增大。染料对涤纶上染开始时,溶解了的染料首先被纤维外层吸附,接着向纤维内部扩散,打破了染浴内部的动平衡状态。染料上染纤维后染料分子向纤维内部扩散,这种扩散速度与温度成正比关系,这是由于提高染色温度,加剧了涤纶中无定形区高分子链段的活动,增大了微隙,降低了染料分子扩散的阻力,增加染料分子扩散的有效浓度,从而大大加速染料的扩散和上染率。针对染料与温度的敏感,在升温、保温阶段要严格控制好上染率,以得到均匀色泽,90℃起升温要慢点,110-115℃之间要保温20分钟。
(5)染色条件与染色关系
高温高压染色时必须注意控制PH值,一般在染色时加入磷酸二氢铵、冰酯酸、硫酸铵、醋酸钠等缓冲液使染液维持酸性,PH值控制在5-6,对酸碱度敏感的染料,pH值控制更低在4-4.5。在高温高压染色时,碱性的染浴使染料产生加水分解,水解破坏了染料的极性和染浴pH值的平衡,染料分子结构上如含有酯基,则可能发生离子化。另外有些分散染料在偏碱或偏酸的介质中会发生还原分解,这些都会改变染料的上染性和色光,从而导致牢度下降形成色差,要得到很好的缸差和色差,必须严格控制好染浴的pH值。高温高压染色时间,一般在60分钟左右,染色完毕后,必须注意先用沸水洗涤,否则齐聚物析出现沉淀积物表面,产生白斑疵点,原因是齐聚物在120℃染色时,已经溶解在染浴中,如果水洗温度突然下降到90℃以下,它们就要从染浴中析出。
(6)分散染料的泳移现象
分散染料高温高压吸尽法染色特点是:升温较慢保温时间长,这是由于升温快会导致瞬染性、极速上染,容易染花造成色斑。保温时间长的主要目的是染料有足够的时间泳移,从而趋向平均。特别注意色泽不符要求,需添加一定的染料,所谓加色,加色一般来讲,添加得染料很少。普遍认为染料少,保温时间短,或者升温到13O℃不保温,直接降温,这样添加的染料只有吸附在纤维的表面,没有充分渗透到纤维内部,通过高温后处理(如定型、轧光)时,由于助剂的影响,分散染料能产生的一种热迁移现象,造成色变,这种泳移也发生在长期贮存中。热迁移的原因是由于纤维外层的助剂在高温时能对染料产生溶解的作用,针对这类现象,必须重视产品的染色后处理,还原清洗要彻底,水洗充分。水洗温度要高,90℃以上。染后处理及整理时要将留在纤维上的化学品,如柔软剂、抗静电剂、防泳剂、防水剂等细心选择,只有那些不致造成热迁移现象的产品可以应用。结合分散染料泳移特点,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了染料泳移染法,当生产大样与小样色泽相差很大时,色光偏暗,色泽偏深,通过修色无法弥补,可以采用高温移染法来解决。
(7)碱量与染色关系
碱对涤纶的作用是在涤纶的化学结构中,酯键有一定的反应能力,它对碱的水解比较敏感,但由于涤纶纤维物理结构上的特点,因此对碱还是有一定的抵抗能力。碱对涤纶的作用程度,取决于碱的浓度、温度和时间。稀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在室温时对纤维的损失是微不足道的,但浓的碱液或高温稀碱液均侵蚀涤纶。从生产实践中得出不同的碱减量率造成纤维不同上染率,同一品种、回一批号的织物经过不同的碱量处理得色不一致,就会造成缸差和色差。碱量轻的织物得色深,碱量重的织物得色浅。特别要重视生技科打样布的碱量率与生产大货的碱量率必须一致,否则必然造成打样不准,加色浪费染化料助剂,浪费能耗,容易产生病疵,影响产品的品质。
(8)热定型对涤纶结构和碱减量整理的影响
热定型作用可以引起涤纶结构的改变,定型后纤维的结晶度、晶粒大小和完整性与定型前有所不同,比较小而不完整的结晶会大大降低,所以纤维的形态、热稳定性有了提高。涤纶的碱量作用主要发生在纤维表面,严格控制高温定型工艺可以使织物内应力得到充分松弛,增进纤维表面碱作用的均匀程度,从而提高了涤纶断裂强度保持率。经预定型的涤纶,碱量率略增1%左右,柔软性较未定型也略好。目前,大部分产品是选择平幅退浆设备,可以免除预定工序,同时可以避免色绉问题。涤纶仿真丝强捻产品或有特殊工艺要求(磨毛、拉毛)的产品必须进行预定型。
(9)政红色蓝斑问题与染色的关系
因为3B红、FB红―类颜色对水质与前处理的要求都很高,如前处理不干净,坯布上残留有碱,遇到合适介质--水,再经高温定型,玫红色染料有可能发生化学反应,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就有可能在涤纶成品表面无规则的蓝斑,由于反应是不可逆的,所以出现色变以后无法复修。再者,铁离子会与染料结合,大部分的结合后呈现很轻微的“色冲”,但不易发现,然而,3B红染料与铁离子结合后,呈现蓝紫色,一般工人很奇怪怎么染红色里面出现有蓝色斑,通常以为是搭色,其实实是本身染料的变色
(10)涤纶染色后的还原清洗
涤纶染深色色泽,染后必须要净洗。因为在升温、保温、降温过程中,分散染料具有较大的热聚集性(特别是深色),而分散染料只有单分子才能上染,大大小小的染料聚集体则无法进入纤维内部。因此,在染色过程中许多染料堆积在涤纶表面形成浮色,故染后湿处理牢度低下,必须做净洗处理。
清洗方法 | 助剂 | 用量 | 备注 |
传统的还原清洗方法 | 30%液碱 | 2.5g/l | 80℃处理20分钟 |
85%保险粉 | 2g/l | ||
新型还原清洗方法 | 30%液碱 | 2.5g/l | 85℃处理20分钟 |
二氧化硫脲 | 0.25g/l | ||
酸性还原清洗方法 | 还原清洗剂A—603 | 1-3%(o.w.f) | 降温至80℃,弱酸性条件下加入本品,80-85 ℃运行20-30分钟 |
非还原剂清洗方法 | 709H-100%稀释液 | 1-3g /l | 50-80℃处理20分钟 |